您好,欢迎访问开云真人官网!
全国咨询热线+86 0000 88888
开云真人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开云真人:灵武大棚保温科技感满满
发布时间:2024-01-19 22:02浏览次数:

  “阳光玫瑰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,原本的大棚温度不够,种植户又加了一层塑料膜来保温。

  近日,灵武市崇兴镇崇兴村的“自发热温棚”,成功营造了一波话题:温棚怎么会发热?我们吃的菜会不会就产自这里?如今连种菜都科技感满满吗?

开云真人:灵武大棚保温科技感满满

  智慧在民间。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,温室大棚已从“土里土气”变得“洋里洋气”,甚至戳戳手机屏幕,就能操控大棚,无关乎距离远近。这一转变,不仅仅是温室大棚在材料、技术等方面的转变,农户种植方式的改变,更直接关系到寻常百姓家的菜篮子、果盘子。就让我们一起到灵武市的温棚逛一逛,亲身感受发展与变迁。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、九十年代初,不论是对灵武市蔬菜种植,还是对郝家桥镇王家嘴村来说,都具有特殊意义。

  今年70岁的朱曾德是灵武市第一批搭建温棚的农民。年轻时,朱曾德家中以种大地蔬菜为主,尤其是秋天的大白菜。可传统蔬菜价格低,苦守几亩地的朱曾德总想着再谋一条赚钱的路子。恰好,当时政府将一名从山东学习蔬菜种植的技术员,分派到王家嘴村指导大家搭建温棚,以此变换种菜的季节,朱曾德动了心。

  “30多年前搭建温棚,线日,一提到温棚,朱曾德的话匣子打开了,“这活全凭人工,根据技术员的指导,当时的土墙底面厚1.5米,越往上,墙面越薄,土墙最高处有0.5米厚,等1.3米高的土墙夯实好后,还要在土墙上搭建1米高的土坷垃墙,让土墙的总高度控制在2.3米左右。”待墙体建好后,就要用松椽、水泥柱搭建棚内结构。“一个长33米,宽9到10米,高2米多的大棚,搭建特别不容易,要下真苦哩!”“苦”已经深深镌刻在朱曾德的心间。

  对农民来讲,苦要多受,钱要少花。“这一个棚,水泥柱子自己浇灌,椽子用柳树来做,保温帘子是大家利用沟渠里割的蒲草打编的,唯一花了钱的就是2000块钱的棚膜。”

  边学边干,边干边总结,就这样,朱曾德与同村朱家人搭建起了八九座日光温室大棚,改写了灵武蔬菜的种植传统。

  “那时候,冬天蔬菜缺得很,大棚搭好后,当年9月中旬,我们就种起了温棚黄瓜,由于是第一年种,没啥经验,大棚里的温度控制不好,黄瓜的产量不是很高。可就这样,一公斤3块多,一茬黄瓜能卖3000多块,在当时都是高收入。”见到效益后,朱曾德对温室大棚种菜的信心更足了。白天他和家人在棚里操持,晚上要把摘下来的黄瓜封箱装好,等到凌晨两点多,就开着新买的蹦蹦车将黄瓜送到银川菜市场,卖给商贩。

  前有车后有辙,同村人看到老朱家的大棚种得好纷纷效仿,1991年,王家嘴村的温室大棚发展到了30座,形成了一定的规模。“秋黄瓜,春柿子”是王家嘴村大棚蔬菜的一个特点,这也填补了灵武市冬天无蔬菜的空白。直到现在,王家嘴村的大棚黄瓜还走俏市场。

  如今,王家嘴村的一代日光温室大棚已成历史,在它的原址上,从黄瓜西红柿梅豆,到瓜果,再到村企联合鲜花种植,一座座二代日光温棚正孕育着新品种、新希望。

  随着大农业的发展,日光温棚不论从构造还是材料方面都正发生着改变,改变着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,改变着农民朋友的眼界和生活。

  走进长78米、高6米、宽10米的温棚内,工人们正在采摘水果西红柿。“中渠村虽然日光温室大棚起步晚,但是起点高。”崇兴镇中渠村党支部书记马跃武说,比起以前用水泥柱子支撑的一代日光温棚,中渠村的温棚则使用全钢架结构,墙体的厚度只有0.6米,即使这样,白天棚内的温度也始终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,有利于作物生长。

  中渠村以前以农机作业为主,看到现代农业的红利后,2023年初,中渠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前期搭建了4座大跨度拱棚,全钢架结构的拱棚宽敞明亮、温暖干净,在这样的环境里,农民干起活来也舒心多了。当年这4座拱棚中试种的梅豆、辣椒、玉米等,就为村集体增收11万元。2023年下半年,中渠村又搭建了6座新型材料日光温棚。

  距离中渠村不远的崇兴村,2023年新建了5座日光温室大棚,这里的大棚风格可以用“工业风”来形容。

  与其他土墙、黑漆墙面不同,崇兴村的日光温室大棚墙体将钢网与粉煤灰等填充物在外。将手放在上面,就能感受到从墙体传来的温度。“咱们的温棚自带发热。”崇信村村委会委员马少军笑言,“这是第三代智能日光温棚,墙体内填充的粉煤灰可以蓄热。”

  除了钢网、保温层、保温被等材料有标准参数要求外,电子脉冲主动蓄热系统,还能将棚内中午达到23摄氏度以上的空气蓄存到温棚墙体内。仔细观察,在温棚墙体中间,有两根像烟囱一样的管子由内伸出。原来,当温室大棚内温度升高时,蓄热块就会利用电子脉冲主动蓄热系统蓄热,将温棚内的温度有效吸收,将热量储存于蓄热块中。当大棚内温度降低时,储存于蓄热块中的热量就会被释放,以此调节大棚内的温度。

  在马少军的手机上,有一个智慧农业平台,主要针对日光温室大棚。“有了这个智慧平台,我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大棚里的全况,也能在手机上远程操作温棚的通风、放帘、开关照明灯程序,方便得很。”马少军说,以前不种温棚,还真不知道温棚竟有这么多的门门道道,“是门学问哩。”

  其实,在郝家桥镇泾灵南村还“藏”着更为高端的日光温室大棚——新标准大跨度连体大棚,又被大家称为“阴阳”大棚。

  这种大棚搭建成本在120万元左右,棚高10米左右,跨度近24米。由于设计原因,棚内白天光照充足。如果说其他新材料大棚的温度赢在墙体材料上,那么“阴阳”大棚的取暖则注入了一定的科技因素。“比如在现有的母棚与子棚中间有一条百米长的小水渠,棚内温度降低后,水渠内的水流灌进墙体的黑色水袋,经过加热,释放热能。”大棚管理人员刘惠霞说。

  目前,两座“阴阳”大棚,阳面种植的高端草莓“白色恋人”已经上市,每公斤价格在200元左右。

  正如朱曾德所说,利用温室大棚种菜,就是希望能有个好收成,卖个好价钱,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有着“长枣之乡”盛誉的灵武,自然要将温棚种植技术利用在长枣种植之上。

  在郝家桥镇的设施长枣大棚内,一棵棵枣树排列整齐,如果不是温度过高,会让人有一种置身于天然枣园的感觉。设施长枣大棚,棚体宽阔,不仅是绿色防控、光温调控,连土壤健康等环节都赋予了更多科技元素,补齐了灵武长枣全年营销产业链短缺、集中上市销售压力大、长枣产业效应弱等短板。

  泾灵南、北村是郝家桥镇的移民村庄,穿梭在村里,一会儿小跨度拱棚,一会儿中跨度拱棚,一会儿二代日光温棚,一会儿新材料日光温棚……勤劳的移民把“温棚效益”玩得明明白白。

  “著名的‘莎妃’蜜瓜就是在这些拱棚中生长的,口感清甜,销往国外,移民村种啥成啥。”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蔬菜组副组长吕鸿豫说。

  走进种植户常有成的大棚内,温度近30摄氏度,身上直冒汗,可博洋香瓜的瓜苗却长得正旺。常有成经营着8个大棚,用来种植博洋香瓜和西红柿。他的这些大棚俗称“土墙日光温室”,“这种棚采用新旧结合的方式搭建,土墙是3到4米厚的土墙,搭载一体钢架结构保温,上下帘、通风都是自动控制,所以棚内温度相对较高,操作更方便。”

  村上的“阳光玫瑰”大棚里,葡萄藤上已经吐出了粉绿相间的叶子。“看,这粉色叶尖上的小圆点就是葡萄。”“阳光玫瑰”专家李居发在这里已经种植了4年葡萄,在他看来,泾灵南、北村土壤好,温度适宜,尤其是连片的温棚适合发展设施农业。这里种植的阳光玫瑰,直销大连、深圳等沿海城市,一串阳光玫瑰的果子控制在55颗之内,可卖150元左右,甚至更高。

  上滩村,已有20多年的大棚种菜历史。上滩村韭菜基地被银川市评为永久性蔬菜基地。在上滩村,韭菜一年四季常绿,从秋天种下大棚韭菜开始,一直到春天大地韭菜上市,韭菜产业俨然成了当地人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  在白土岗乡泾兴村,273座全钢架大跨度拱棚让当地农民分季节种植番茄、辣椒、西瓜、榆黄菇,每栋拱棚年收入5万元左右,种植户们都尝到了新生活的甜头。

  “灵武市设施蔬菜达到3.95万亩,其中日光温室达到2.21万亩,实现总产量12万吨,总产值4.75亿元,主要种植作物有韭菜、番茄、辣椒等,目前正在大量上市,畅销陕西、山西、上海、内蒙古等地。”吕鸿豫介绍,目前,灵武市共有7500栋温室大棚,建成设施蔬菜科技园区34个,规模化冷库12个,有效提升了灵武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竞争力。

  从最初搭建大棚为了生存,到渐渐调整产业结构,再到发展智慧农业,日光温室不断迭代升级,农民的生活也在蒸蒸日上。(记者黄英文/图)

  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

在线客服
联系电话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+86 0000 88888
  • · 专业的设计咨询
  • · 精准的解决方案
  • · 灵活的价格调整
  • · 1对1贴心服务
在线留言
回到顶部